首页» 通知公告

刘超美同志任北京印刷学院党委书记

发布日期:2013-09-25 来源:组织部

北京印刷学院干部任免宣布大会在教A楼报告厅举行

    9月25日,北京印刷学院干部任免宣布大会在教A楼报告厅举行,宣布北京市委关于刘超美、宋海宁同志职务变动的决定,任命刘超美同志为北京印刷学院党委书记,宋海宁同志光荣退休。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闫成,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宣教政法干部处处长张彤军,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干部处处长刘勇,市委教育工委干部处副处长高小军出席会议。学校领导班子全体成员,中层干部,团委、工会、教代会主要负责人,教授代表和离退休领导代表参加大会。大会由王永生校长主持。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闫成同志宣读市委决定并讲话

    闫成同志宣布了市委有关任免决定并作重要讲话。他说,市委关于刘超美、宋海宁同志职务任免的决定,这是市委根据首都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和事业发展的需要做出的一项重要决定。他指出,近年来,北京印刷学院紧紧抓住高等教育、首都和行业发展的机遇,进一步明确学校办学目标和办学思路,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科研水平,着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学校各项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学校历届党政领导班子不懈努力和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奋斗的结果,其中也包含宋海宁同志的辛勤努力和汗水。

    他强调说,刘超美同志思想政治素质好,大局意识强,作为从军队转业、在北京印刷学院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品德厚重,求真务实,视野开阔,经验丰富,十分熟悉北京印刷学院教育教学规律和管理工作,有较强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决策能力,并有较丰富的党务工作经验。工作投入、敢于负责,坚持原则、办事公道,处事沉稳、作风民主,为人谦和、待人诚恳,团结同志、严于律己,在群众中具有较高威信。希望刘超美同志履任新职后进一步准确理解和把握学校发展目标、办学定位和特色优势,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校长一道,带领班子成员和广大师生员工,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努力开拓学校发展的新局面,努力推动学校事业实现新发展,不辜负市委、市政府和广大教职员工的期望。同时也希望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师生员工,把思想统一到市委的决定上来,积极支持刘超美同志开展工作,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努力把北京印刷学院建设好、发展好。”

    他还说:“由于年龄原因,宋海宁同志不再担任领导职务。宋海宁同志长期担任军队领导工作,积累了丰富的领导经验,表现出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自担任北京印刷学院纪委书记、工会主席以来,他积极融入学校,尽心尽职工作,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民主集中制,与班子成员一道,团结全校师生员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为北京印刷学院的改革、发展、稳定,为首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代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对宋海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宋海宁同志在离开领导岗位后,继续关心支持学校工作和首都教育事业的发展。”

    闫成同志还代表市委对学校事业发展和党的建设提了几点要求:一、落实中央、市委要求,全面落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二、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打造坚强的党委领导核心;三、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开创学校发展新局面;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学生思想统一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上来。

新任校党委书记刘超美同志发言

    新任党委书记刘超美和原任工会主席宋海宁分别作了简短发言。刘超美同志表示,坚决拥护市委的决定。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凝练,加快角色转变,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对学校领导班子提出的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团结班子成员,携手广大师生,同心同德,共同创造北京印刷学院的美好明天。

 原工会主席宋海宁同志发言

    宋海宁同志表示,市委关于学校领导班子的调整符合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他坚决拥护市委的决定,深切感谢自来校工作以来,学校领导班子和师生员工对自己的支持和信任,相信在市委正确领导下,在新任书记的带领下,学校事业发展会更上一层楼。

王永生校长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发言

    王永生校长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发言,他表示,学校党委和全体师生坚决拥护市委的决定,感谢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一直以来对北京印刷学院建设的重视、关心、支持与厚爱。对刘超美同志担任学校党委书记表示衷心的祝贺,对宋海宁同志为学校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对二位同志此前为学校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要求全校上下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定上来,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提振师生士气,展现良好形象,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用解决问题和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果,用师生群众和社会行业的评价,来衡量和检验教育实践活动成效,做到教育实践活动和中心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要站在国家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站在北京市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以及创新型城市的高度,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视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扎扎实实地推进学校“十二五”规划的落实,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为建设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传媒类大学而努力。